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的线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当前,沿线各省(区、市)不断抓规划、抓立法、抓项目,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正在成为弘扬长征精神和展现长征历史的重要空间载体。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联合福建日报、江西日报、河南日报、湖北日报、湖南日报、广西日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青海日报、宁夏日报,组织记者实地走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聚焦建设情况,生动展现各地如何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载体,传播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福建日报
守好长征路迈步新征程
福建是革命老区,长汀、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前东线的最后主战场。
2021年8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福建的长汀县、宁化县名列其中。
为了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福建成立了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的福建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工作领导小组,省市联合、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编制出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保护规划》。福建段以“长征出发撤离苏区”为主题定位开展建设,形成了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主轴,长征出发地长汀、宁化为主体建设区,长征事件关联区域为延伸拓展区的“一轴两区”格局。
为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截至目前,70个省规重点项目开工69个,其中15个项目已建设完成,以长征线路串联起核心展示园、特色展示点、集中展示带,“三园六带多点”的空间布局已得到呈现。
为了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讲好红色故事,长汀、宁化积极融入“清新福建”品牌体系,创新推介方式,策划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主的特色旅游线路,不断打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品牌。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开辟教学点、办好培训班,组织学员参观革命旧址、聆听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打造泰宁红色文化影视基地,组织拍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精品;展演《松毛岭之恋》《风展红旗如画》情景剧等;举办全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烈士亲友讲烈士故事”活动;组织红色故事宣讲团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故事深入人心,滋养心灵。(记者 戴敏 马丹凤)
江西日报
用好党史“活材料”擦亮红色名片
作为长征之源,江西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省19个县(区)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重点建设区,38个县(区、市)纳入拓展建设区;推出了一批红色旅游线路产品、红色旅游数字化项目、红色文艺精品等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
赣州全域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23年年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已完工项目20个,基本完工项目2个,完工率95.6%。
一批重点展示园和以长征步道为串联的展示带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已基本建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已由中宣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调研,报批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在17个省级项目中,信丰县赣南游击词主题园、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石城阻击战重点展示园、崇义县上堡整训纪念园、于都长征学院、瑞金干部学院、于都县长征出发地八大渡口和六处旧址遗址遗迹、大余县梅岭遗址遗迹、赣县区中央苏区贸易局遗址遗迹、会昌红九军团长征出发旧址群、“长征路·兴国魂”文化园、长征历史步道贯通工程等项目已完工,具备开放条件。
深化长征记忆,传播长征文化。凭借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大型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等文艺精品,红色故事广泛传播。2023年,赣州全市接受红色教育培训学员逾181万人次,增长80%。(记者 钟秋兰)
河南日报
让长征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点亮了光山县大别山余脉中的花山寨,新建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里,门头上的红五角星熠熠生辉;在方城县七里岗上,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高高耸立,其主体为一把“变形”的刺刀,寓意“血战”……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河南以红二十五军长征红色资源为主线,全面梳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相关资源,结合红二十五军长征历史,确定一系列意义重大、主题鲜明、影响突出的重点资源,在弘扬长征精神、激活红色基因方面走出一条崭新路径。
规划先行让红色旗帜高高飘扬
河南省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区段之一。1934年,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5年率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先遣队”的历史使命,对红一、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瞻仰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看望红军后代、烈士家属代表,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河南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规划范围主要涉及信阳、南阳、三门峡等6个省辖市的16个县(市、区),以弘扬长征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核心,以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的长征遗址遗迹为主干,突出红二十五军“北上先锋”的鲜明特色,设计“一线”“三片”“五点”总布局,奋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践行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示范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更加“吸睛”
巍巍大别山,英雄金刚台。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离开后,张敏等金刚台妇女排成员以洞穴为据点,坚持了长达3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段故事,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的讲解员陈真讲了无数遍,每一遍她都讲得十分动情。
事实上,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通过多种创新手段讲好长征故事,信阳始终不遗余力。该市实施“红色文化+”工程,研究开发红色文化产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策划创作了一批图书、影视剧、情景剧、非遗类剧目等文学文艺作品:创作长篇小说《红二十五军》等一批文学作品;创作《妇女排》《军魂吴焕先》等一批影视剧;结合火绫子、花鼓戏、皮影等创作一批红色题材非遗类剧目。
这只是一个缩影。如何挖掘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河南其他地区也有不同探索。
位于豫西边陲的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长征文化公园里一组组红军群体雕像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以陈廷贤为原型的大型原创红色题材现代蒲剧《布衣英雄》自2021年4月上演以来,备受观众好评,每一场演出,都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去年,兰草村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红色旅游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独有偶。围绕桐柏红色文化资源,桐柏县创新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活动,通过重走红军路等活动,把红色故事讲得更深刻、更真挚。
河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地、出发地、重要战斗地和重要根据地,大别山军民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的建设,为河南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下一步,河南将在保护传承、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开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 卢松 刁良梓 王小萍 孟向东)
湖北日报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3月初,春寒料峭,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却是一派火热景象。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走进该园区,开展“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主题研学活动。
该园区自去年11月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
湖北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在红军长征的4支队伍中,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都诞生于湖北。2019年12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工作启动,全省上下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加强统筹领导,推动形成了湖北段建设“一盘棋”工作格局,并精心抓好湖北段规划编制工作,将之纳入“十四五”规划。
全省上下围绕“一核(鄂豫陕核心保护展示区)三区(黄冈文旅融合区、十堰文旅融合区、恩施文旅融合区)五园(英山陶家河长征展示园、随县太白顶会议展示园、郧西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展示园、宣恩两河口苏维埃政府旧址展示园和咸丰红二、六军团忠堡战斗展示园)”规划布局,重点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分区,逐步形成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湖北段建设保护格局。
针对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湖北列出时间表和施工图,一个一个项目抓,一个一个节点推,以长征精神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截至目前,英山园区建成开园,其他项目正加快推进。同时,湖北各地保护好利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记者 杨宏斌)
湖南日报
让“半条被子”故事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湖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路红军长征经过湖南境内,浴血奋战书写了壮丽篇章,通道转兵实现伟大转折的开端,涌现了“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感人故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第一站就到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近年来,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利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等,传承红色基因,壮大集体经济,生动演绎着“半条被子”故事的新时代内涵。2023年,沙洲红色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48万人次;沙洲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
2022年2月,湖南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规划》将中央红军长征,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红六军团先遣西征经过的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市桑植县等9个市(州)、48个县(市、区),以及与红军长征关系密切的新宁县等4个县(市)纳入建设范围,共计52个县(市、区)。
《规划》确定了“两线七园六带多点”的规划布局。包括重点打造建设中央红军经过湖南,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两线;通道会议等重点展示园,“道县—全州—城步”等集中展示带,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旧址等多个特色展示点。目前,多个项目正在推进中,未来将为海内外游客学习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提供更好的场所。(记者 黄晗)
广西日报
用活红色资源续写时代荣光
3月2日,位于桂林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迎来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大家通过观实物、听讲解,观看“血战湘江突重围”3D电影历史纪录片等形式,系统了解这段历史。
“全州县依托纪念园、三大渡口等纪念设施,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现场教学平台,让红色资源变成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该纪念馆馆长周运良告诉记者,自2019年开园以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累计接待游客860万余人次,2023年还成功打造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大坪渡口是中央红军最先突破湘江的渡口。当年,红军先锋部队过湘江后,立即控制了当时全州县范围内红军跨越湘江的屏山、凤凰嘴、大坪、倒风塘、界首等沿江所有的重要渡口,为中央红军强渡湘江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如今,大坪渡口和凤凰嘴渡口、屏山渡口作为三大渡口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位于全州县的项目。
目前,全州县正致力于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格局,整合全县红色资源,策划包装“红色旅游+乡村振兴+文化+生态+工业”红色旅游项目共26个,让长征精神得以更生动诠释,同时激活乡村旅游、生态休闲等新业态。(记者 李家健)
重庆日报
打造旅游高地传承红色精神
1932年—1935年,红军三大主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东南部、城口、綦江等地,顺利完成了各自承担的重要战略任务,并在所在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真理,播撒革命火种,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成为红军长征史和重庆革命斗争史上的辉煌篇章。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以来,重庆制定出台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提出以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线路,着力打造綦江、酉阳主体建设区和城口市级拓展延伸区及黔江、石柱、秀山、彭水4个拓展区为主体的“3+4”公园建设体系。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按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进行规划布局,实施了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工程。
目前,綦江完成石壕红军烈士墓及纪念碑、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桥等长征文物保护展示等;酉阳完成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及南腰界红三军旧址文物保护等;城口完成红三十三军旧址文物保护展示、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提升。
4个拓展区中,黔江万涛故居、水车坪红军公园、秀山隘口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石柱红军井等完成了保护提升。接下来,重庆将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精心打造红色旅游高地。(记者 韩毅)
四川日报
让长征文物“活”起来
自2019年启动以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已近5年时间。
“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是古蔺红色文化的重要IP,也是我们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古蔺部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罗云介绍,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坚持普查全覆盖,持续开展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遗址遗迹发掘,加强对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调查、认定、登记革命文物500余件、遗址遗迹300余处,建立起红色资源名录库、档案库、资料库和文物地图“三库一图”。
坚持修复全要素,原材料、原工艺、原风貌、原居民“四不变”。在对红色遗迹的修缮和保护中,古蔺县还提升打造了白沙会议旧址等核心展示点42个。
“除了保护、修缮、塑造长征文化符号,我们还深度挖掘和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生动故事,让长征文物‘活’起来,把长征故事‘讲’出来。”泸州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科长张希孟表示。
在红色精品打造上,泸州市级层面及古蔺县等地近年来还创作了川剧《赤水河上的密电码》《赤水河畔》、话剧《四渡赤水情》、实景剧《四渡赤水在太平》、情景剧《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开心年》等一批精品剧目。同时,泸州还推动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规划百个红军长征村,建成纳黔、宜叙等高速,新改建旅游公路15条。
红色文化带来“产业红”,2023年,古蔺县接待游客4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4亿元。(记者 高启龙)
陕西日报
黄土地上映初心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余里,胜利到达陕北苏区的北大门——吴起镇。在这里,毛泽东亲自部署并指挥了著名的吴起镇“切尾巴”战役,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吴起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吴起这片光荣的黄土地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见证着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孕育着伟大的长征精神,为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位于吴起县长征街和平路2号,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复原和浓缩了长征重要历史关头的地点和人物,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缩影。纪念园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展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以保护长征战场遗址地、回顾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为主要内容,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教育主题公园,主要包括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五大广场(入口广场、转移转折广场、雪山草地广场、会师广场、胜利广场)、仿遵义会议旧址、彭大将军横刀立马景观处、吴起镇“切尾巴”战役前沿指挥所等。(记者 王姿颐)
甘肃日报
建成革命文化保护带展示带
在长征故事里,甘肃是重要的一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红色资源富集的甘肃不可或缺。2021年12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对全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了整体部署。
立足全省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甘肃构建了“一线、两区、多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4类主体功能区,实施6大重点工程,逐步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成为陇原大地上弘扬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保护带、展示带、富民带,成为新时代构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启动以来,甘肃共谋划实施了包括本体保护、展示利用、研究发掘、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60余个项目,投资金额近5亿元。如今,甘肃已形成以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为支撑,分层次多元化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体系。
为不断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向纵深发展,近几年甘肃还广开门路,巧思善用“部校共建”模式,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了甘肃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论坛、文化活动、研究项目,成效显著。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甘肃将在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方面持续发力,让长征精神愈加闪亮,以一串串生动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时代“长征”不同寻常的力量,厚积一代又一代人阔步新的长征的底气。(记者 苏家英 何佳睿)
青海日报
精心打造“红色班玛”品牌
班玛,藏语意为“莲花”,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是红军长征唯一途经青海的地方。
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组成的左纵队3万余名红军战士,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进入班玛县,在这里进行行军、休整、筹粮、宣传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等活动20余天,留下了独有的红色印迹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是青海历史长卷中弥足珍贵的一页。
近年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在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用好党史“活教材”、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等方面多方发力。依托班玛县红军沟这一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和青藏高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丰富业态,探索出红色文化与生态保护、教育培训、乡村旅游、产业振兴融合发展之路,精心打造了“红色班玛”品牌。
围绕红军长征途经班玛的历史,青海拓展红色文化教育新路径,打造集理论讲堂、视频观看、舞剧演出、实地体验、拓展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创新推出“十个一”特色培训课程体系,依托“高原先锋师资库”储备建立红色文化讲师团,不断提升红色教育品质,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在雪域高原绵延相传、永放光芒。(记者 郭靓)
宁夏日报
打造红色文化体验殿堂
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坐落于西吉县葫芦河畔,由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会师广场、将军翰墨碑林、三军会师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公园五部分组成,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首站便来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冒雨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发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
2021年8月13日,宁夏西吉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建设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同时被确定为“国家文化公园”宁夏5个重点项目之一。2023年,西吉县将该项目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的60%以上,计划今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西吉县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影视、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由视觉到听觉的全方位红色文化体验殿堂,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西吉县文化旅游广电局项目办主任马会田说。(记者 剡文鑫)
贵州日报
让红色资源穿珠成链
3月初,黔中大地春意盎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会议纪念馆、标志性工程贵阳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里的观众络绎不绝。
2019年,贵州被赋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重任,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党建工程推进,组建了涵盖40多个部门的6个工作专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建设区规划突出“伟大转折之地”特色,明确了以遵义为核心,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线,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经的铜仁、毕节为两翼,以及涵盖其他代表性节点的“一核一线两翼多点”规划体系,建设范围涉及9个市(州)66个县(市、区),规划建设14个展示园、10条展示带、系列展示点,重点推进“1+3+8”标志性项目建设。
在保护传承层面,贵州大力推进文物保护、价值挖掘,不断夯实保护传承基础;在重点项目建设上,遵义会议会址展陈提升及环境整治全面完成、贵阳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建成试运营、《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试演、石阡困牛山战斗遗址保护展示园等完成基本建设……“1+3+8”标志性项目体系四梁八柱基本成形,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红色文化符号,正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贵州大地上的耀眼明珠。
贵州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全力推进文旅融合,让红色文化资源穿珠成链焕发时代光彩,奋力书写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壮丽篇章。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总书记最新讲话:“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发布者:国际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inewsw.cn/china-news/2024/03/07/archives/3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