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军/图文
百年侨校:开平博健学校
民国二十三年海外侨胞捐款建校的芳名碑
今年9月,江门侨青会调研组一行来到开平市月山镇,在秘鲁中华通惠总局原主席、秘鲁华助中心主任梁顺先生带领下参观考察百年侨校:博健学校。在偏僻的小乡村,博健学校是那样的光彩夺目:华侨捐建、百年校史、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担任该校名誉校长。听着梁顺先生充满自豪的介绍,我们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大家迫不及待走进这座百年侨校,感受当年开平先侨那感人的爱国心和桑梓情。
1、博健学校:开平市最早的侨捐学校
这博健学校旧教学楼位于开平市月山镇博健村委会博健学校内,于中华民国十九至二十一年(1930—1932)兴建,是旅澳洲华侨梁邦煦发起,由华侨和乡民集资,并精选加拿大最新型小学的校舍式样为图纸设计建成的,“洋为中用”的理念在博健学校建造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侨史专家认为:开平博健学校是开平市第一所由华侨倡建的正式学校,是华侨兴教强国的历史见证,对研究广东近代教育和华侨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代开平侨乡关于乡间教育的革新,始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清戊戌维新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精图兴教救国,废私塾兴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5月,东兴里旅澳洲著名华侨梁邦煦回国,召集父老乡亲,倡议“废各村私塾,转为全乡集中办校”,获全体赞同,各界踊跃捐资助学。翌年,订立办校章程,命名为“博民学校”,借东兴里国举祖祠为校址,招生三十多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月二十四日正式开学。这便是博健学校的前身。
2、乱世办学:爱国华侨殚精竭虑
翻查该校校史,博健学校百年办学之路筚路蓝缕荆棘满途:1914年7月,因土匪连续抢劫博健学校周围的村庄,枪杀乡勇,又虏去多人,当地村民们恐慌迁徙,导致几乎十室九空,学子寥寥无几,学校乃停办。至1921年,求学于京都的学子暑假联翩回乡,邀乡中父老倡议复校,得乡亲大力捐款支持,并一致公推明贤梁启超为名誉校长,更名为“博健学校”,于1922年正月二十八日复学,仍借国举祖祠为校址。1930年,以梁邦煦先生为首的父老,通过发动海外华侨,在东安村后山选址建校,校址即为今址。1933年正月十八,新校舍举行开学典礼。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校友梁嘉被聘为名誉校长,以学校为据点,开展对敌斗争,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多当年的学子先后走上革命道路。1943年政府军司令官周汉铃率军进驻学校,校舍被强占,学校停课。九月,又在东兴里国举祠堂开学。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学校才迁回原址。博健学校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都留下了爱国华侨奔走呼吁、出钱出力的身影和足迹。
3、梁启超先生题写校名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百年风华,百年凯歌。博健学校旧教学楼,今天依旧巍然屹立风采依然。你看:这侨校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908.6平方米。教学楼为一主、两副式结构的楼群,中路为主楼,左右两路为副楼,主体楼高3层,副楼楼高2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顶部为穹隆顶,顶层四角各设置一个平顶凉亭,象征学校多出人才。楼额“博健学校”是该校名誉校长、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亲笔所题。
为什么学校以“博健”命名?梁顺先生告诉我们一副对联可以解答我们的疑问:主楼首层为宽大的礼堂,正中有一主席台,台两边柱子上有大师所题刻印的对联:“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健吾之体正吾之心。”这足以证明,博健学校百年前已经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学校主楼两边各有一夹巷,两座副楼都有天桥与主楼连通,两夹巷的另一边是对称的二层副楼,两座副楼共有8间教室。
4、博健学子:英才辈出爱国爱乡
博健学校自办学以来,培养出众多的文化名人、革命前辈,实属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如民国少将、南京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和中正大学教授梁朝威先生,曾任广东省高明县县长,立法院立委;曾任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的老革命家梁嘉;被誉为“改革闯将”“开放先锋”的海南省首任省长、前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梁湘;曾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的梁奇达;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州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党委书记梁寒光等,都曾在博健学校就读。
5、校友心声:活化侨校宣讲侨史
2019年4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博健学校旧教学楼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博健学校校友、秘鲁爱国侨领梁顺先生对母校有很深的感情,他提出三点希望:希望百年侨校博健学校得到悉心保护,希望百年侨校博健学校继续服务教育作育英才,希望百年侨校博健学校可以活化利用更好宣讲侨史。百年侨校百年侨史,开平博健学校,一本催人奋进的华侨史书,期望有更多人未来可以走近她、阅读她、了解她、宣扬她。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博健学校旧址
博健学校校友、秘鲁侨领梁顺(右三)向调研组介绍校史
发布者: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inewsw.cn/china-news/2023/09/26/archives/2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