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网财经 王木巨
“广告上的洋老头,到底是谁?”常年用外国老头代言广告,在国内外刷屏,树立高端豪奢床垫品牌的本土软体家具企业慕思股份,如今正面临着各界的严肃追问。
2020年3.96亿砸广告,却不能为所有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还有经销商举报其涉嫌偷税……正值冲刺IPO之际,慕思股份有太多问题需要向证监会、消费者和投资人解释。
广告截图
用外国人代言为品牌“贴金” ,这条路还能走多久?
证监会强势追问: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10月29日,证监会公开《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下文简称“反馈意见”),共问询58个问题,其中包括营收、利润增速双降、广告费用高企、收入来源及经销模式极为单一等隐患。
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第26则追问道:
2009年8月15日,慕思有限与Timothy James Kingman签订《协议书》,约定Timothy James Kingman授权慕思有限使用带有其肖像的照片及其底片;使用期限为永久使用。请发行人进一步说明:
(1)Timothy James Kingman的基本情况,与发行人产品的关系;
(2)发行人是否对外宣传Timothy James Kingman,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发行人对外宣传自身产品是否表述恰当,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3)Timothy James Kingman是否许可第三方使用其其他照片,如有则请说明具体情况,是否会导致与发行人产品混淆的情形等,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广告中的外国人Timothy James Kingman相当于是一个模特。慕思方面需要详细说明双方关系。
证监会的追问是非常严厉的:“如未能按期提交反馈意见,我会将予终止审查。”
慕思股份,需要给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回答。
疑点重重:始创于1868年的“法国品牌”,竟完全是东莞创造
追溯起来,慕思的品牌代言可就有一段故事了。
慕思早期网页显示,广告上的白胡子老头子是来自法国的睡眠专家。慕思公司的官方英文名叫De Rucci,就是以创立慕思的法国设计师De Rucci 命名的。在古早时代的慕思广告中,还充斥着“源自1868年”和“法国皇家设计师”等概念。
整个品牌俨然一副“欧洲血统,床品高奢”的身态。
慕思早期广告中这位外国老人还叼着烟斗;随着无烟风气流行,烟斗已被去掉
翻开《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有趣的地方在于:
1.截至2021年9月30日,慕思股份拥有15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104家分公司,无参股公司。它控股的海外子公司,一家比一家年轻:德国慕思(注册于2014年)、意大利慕思(2015年)、纽约慕思(2017年)。简单来说:慕思股份的大本营在东莞、基本盘在国内,且国外分公司只承担直营销售业务。
这床垫基本上就是卖给中国人的。
《招股书》(申报稿)截图,下同
2.《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慕思的两位创始人王炳坤(1972年生)和林集永(1970年生),均在中国出生且为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跟外国血统扯不上关系。
1998 年 1 月至 2003 年 12 月,王炳坤从事米洛、诺亚和梦甜甜等家具家居品牌代理经销业务;2004 年 1 月至 2007 年 3 月,与林集永共同创立慕思品牌,并依托东莞市大志家具有限公司经营。而林集永1998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任东莞市大志家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
慕思的两大创始人,都是彻彻底底的中国人。慕思自然也是纯正的中国血统。
从有限公司走向股份公司,慕思都流淌着“中国血”
《招股书》(申报稿)中跟法国有关的地方仅有一处:“作为全球健康睡眠资源的整合者,公司(慕思)聘请法国知名设计师莫瑞斯(Moris),英国知名设计师马修(Matthew)作为首席设计师,……共同打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智能化健康睡眠产品。”仅仅从汉字翻译来看,莫瑞斯也和“慕思”一词相去甚远。
3.在《招股书》(申报稿)中,广告里外国人的身份被隐掉,变成了泛泛而谈的“老头”。文件中写到:公司十分重视健康睡眠理念的推广,通过极具辨识度的“老人形象”品牌视觉锤向广大消费者传递公司专业和专注的工匠精神,“慕思”品牌已深入人心,慕思床垫在国内市场销售排名第一。
慕思股份只说这个外国老人是“视觉锤”,并没有交待他和品牌由来、设计风格有何关系。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公开资料显示,1876年,美国人Zalmon Gilbert Simmons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弹簧床垫。后来,一个名为Simmons的品牌被中国人所熟知——“席梦思”。在经济和信息不够发达的年代,它甚至一度成为弹簧床垫的代名词。如果慕思源于1868年,那么是否意味着它才是弹簧床垫发明者?席梦思宣传了这么多年,它为什么没有抗议?
媒体往年报道截图
套层皮,卖更贵:“假洋鬼子”割韭菜?
实际上,纠结De Rucci是谁的不仅仅是国人,外国人也纠结。
英国卫报:广告牌上那个表情严肃的男人是谁?
铺天盖地的广告刷屏是有代价的。
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指出:报告期内(2018-2020年),慕思的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为9.796亿元、12.095亿元,11.052亿元,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约8%-14%左右。《招股书》(申报稿)显示,仅在2020年,慕思广告费就高达3.96亿元,占其销售费用的36%,成为绝对大头。
《招股书》(申报稿)截图,下同
任何一家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都是由消费者买单的。招股书(申报稿)披露,2020年慕思床垫的平均单位成本只有855元,今年上半年也不过为916.19元。但查阅电商平台上的慕思床垫售价,有的高达上万。
某电商平台2021年12月1日网页信息截图
“白人,无需经验”
欧陆风情、美式田园、英伦气派、法国浪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国品牌”都成为商品高价的逻辑背书。虽然定价未必合理,但是能受到消费者青睐,不少商家趋之若鹜。在这种风气下,不乏一些本土品牌贴上洋牌,分一杯羹。慕思股份一定不是孤例。
外国有一个名词,white monkey,专门指外国人或移民(白人等)因其肤色,从而在中国被雇用从事模特、广告或宣传工作的现象。如果一个牌子仅仅是因为外国人代言就可以坐地起价,消费者吃亏的是里子;再看看外国报道的标题,或许面子也会作痛:
“中国招聘广告:白人,无需经验” NPR报道截图
“肥料掺了金坷垃,小麦亩产一千八”。刷屏B站的金坷垃,自称来自美国圣地亚戈(American Shengdiyage)。“这个洋老头是谁?”,金坷垃同样经不起追问。
上面的圣地亚戈总裁威廉伯爵是农业专家吗?照这么说,他可能还是个家具设计专家和热水器专家。
金坷垃的威廉伯爵名叫Wellin Boss,现在来看,这个翻译也太敷衍人了。
类似这样的广告宣传还有很多。
外国人会怎么看中国企业贴洋牌的行为?
在美国“更好的营销”(bettermarketing)网站上,有一篇2020年的文章,聚焦于“慕思老头”Timothy James Kingman,文章称“神秘的De Rucci无处不在”。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我的体型在中国市场上是一种宝贵的商品。我只要走在街上就会得到荒谬的工作机会……外国面孔和外国朋友通常被视为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参加white monkey表演的人很多。这份工作报酬丰厚,唯一的资格就是你的肤色。有些人通过成为品牌大使,来充分利用white monkey业务。”
值得说明的是,宣传问题不是慕思唯一要面对的追问。
比如有钱砸广告,却连员工的五险一金都不能普及。证监会第34则追问:“招股说明书披露,报告期公司未为全部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慕思股份需要进一步说明情况。
此外,在冲刺IPO之际,慕思还被经销商举报涉嫌偷税,慕思有太多问题需要回答。
媒体报道截图
来源|观网财经
发布者: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inewsw.cn/china-news/2021/12/03/archives/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