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近年在全球“疯抢”锂矿,致使锂矿价格“一飞冲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当中国的企业一窝蜂去抢占新能源车的高地时,“芯片荒”还未有解,“电池荒”又接踵而至。在无法掌控行业未来的焦虑下,中企近年在全球“疯抢”锂矿,致使锂矿价格“一飞冲天”,创下了历史新高。
据《中国新闻周刊》11月7日报导,10月26日,澳大利亚最大锂精矿生产商之一的皮尔巴拉矿业(Pilbara)公司开启了第三次锂精矿拍卖,最终拍卖价格定锤于2350美元/吨,创下历史新高。
锂精矿是生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主要原材料,两者又被称作“锂盐”,都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
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元素之一,全球锂资源近两年一直被中企哄抢。近一个多月以来,中企就参与了8起锂矿投资交易,总金额接近200亿元,其中5起交易的投资标的位于海外,涉及阿根廷、加拿大、巴西等国。
根据SNE Research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另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门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动力电池供应或在2025~2026年“售罄”。电池供应不足已经影响到了新能源车的生产进度。
中国目前共有电池生产厂千余家,但能够成规模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只有十余家左右。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74.7GWh,装车量累计52.5GWh,这就意味着有22.2GWh的产能尚未利用。
由于动力电池需求量不断上涨,但锂电池原材料却面临短缺。特别是碳酸锂,产能已经满载,价格更是一路疯涨。
在有“亚洲锂都”之称的宜春,电池级碳酸锂每吨的实际成交价早已超过19万元且没有现货,需要排产。
而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锂精矿,到岸价格已经飙升到了每吨2500美元,而澳大利亚锂精矿的采选成本仅为每吨400美元。
据华西证券预测,今年四季度锂盐现货价格很可能突破20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因矿石价格暴涨,每吨碳酸锂增加的成本已经超过1万元。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报价在每吨19.4万元至19.7万元之间,去年同期仅为4.1万元。
虽然国内锂业巨头在这一轮价格疯涨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但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无力向下游传导,淤塞在电池生产端,由电池企业硬扛。
锂价一路狂飙突进,电池企业也在满负荷生产,但是和电池装机量增幅不相匹配的是,电池企业并没有产生相应的盈利增长。多家电池企业的三季度毛利率均出现环比下降。有的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较去年同期下降近十个百分点。
据真锂研究的跟踪统计,目前动力电池成本涨幅普遍在30%至40%之间,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多数电池企业都开始亏本。
身处夹板中的电池企业,纷纷被倒逼着去买矿,而国内的各大公司也为争夺国际锂矿资源相互倾轧。
在加拿大千禧锂业竞购案中,赣锋锂业被宁德时代“截和”,最终千禧锂业支付1000万美元的违约金,放弃了赣锋锂业。
不但锂电企业四处疯抢锂矿资源,高工锂电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就有超20家企业跨界布局锂电。
中国矿业联合会理事、法律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栾政明认为,中企对于矿源的争夺过于白热化了,产业拉线过长、尾大不掉是大忌。
中企疯狂争夺锂矿的背后,更多的是无法掌控行业资源的焦虑。
据悉,目前,澳大利亚的Talison Lithium公司和银河资源(Galaxy Resources Ltd.)两家公司控制了全球约70%的矿石锂供给,而SQM、Rockwood以及FMC三家公司则控制了全球约92%的盐湖锂供应。
发布者: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inewsw.cn/china-news/2021/11/08/archives/1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