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数字化服务云端峰会在北京召开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创新与管理能力,提质增效,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数字化服务云端峰会在北京京召开

国际新闻网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吕国栋)中国制造数字化服务云端峰会在13日北京召开。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在峰会上致辞说:

很高兴参加由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和中国信息协会指导,中国工控网主办的“中国制造数字化服务云端峰会”。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创新与管理能力,提质增效,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信息协会,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向给予峰会大力支持的各方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让众多领域成为数字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模式的“练兵场”、新业态的“培育场”。线上线下加速融合,赋能疫情防控、促消费稳增长、助复工促生产、惠民生保稳定、优服务强治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黑天鹅事件”,让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按下了暂停键,但同时凸显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的重要性。不少智能制造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制造优势,展示出 “智造”实力,面对居民出行受限、企业复工受阻、医护人员出现人手短缺等情况,推出送餐无人机、自动测温机器人和智能医用服务机器人等,助力疫情下的生活运转。根据相关机构预测,今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

先进制造技术的加速融合使得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日趋智能化,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企业全流程的价值最大化。归纳来看,智能制造至少可以从6个方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智能设计。应用智能化的设计手段及先进的设计信息化系统,支持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过程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提升和优化运行。二是智能产品。在智能产品领域,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嵌入传统产品设计,使产品逐步成为互联网化的智能终端,比如将传感器、存储器、传输器、处理器等设备装入到产品当中,使生产出的产品具有动态存储、通讯与分析能力,从而使产品具有可追溯、可追踪、可定位的特性,同时还能广泛采集消费者个体对创新产品设计的个性化需求,令智能产品更加具有市场活力。三是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模式下的工业生产装备需要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集成与融合,从而使传统生产装备具有感知、学习、分析与执行能力。生产企业在装备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可以从单机智能化或者单机装备互联形成智能生产线或者智能车间两方面着手。四是智能生产,个性化定制。在传统工业时代,产品的价值与价格完全由生产厂商主导,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只能购买什么,生产的主动权完全由厂家掌控。而在智能制造时代,产品的生产方式不再是生产驱动,而是用户驱动,即生产智能化可以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产品价值与定价不再是企业一家独大,而是由消费者需求决定。五是智能管理。在整个智能制造系统中,企业管理者使用物联网、互联网等实现智能生产的横向集成,再利用移动通讯技术与智能设备实现整个智能生产价值链的数字化集成,从而形成完整的智能管理系统。六是智能服务。智能服务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末端组成部分,起到连接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作用,服务智能化最终体现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O2O服务,一方面生产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不断拓展其业务范围与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将消费者连接到企业生产当中,通过消费者的不断反馈与意见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体验度。

中国的智能制造虽然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真正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还不多。“中国制造多,中国创造少”,大而不强。智能制造产业是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要与先进国家竞争,必须具有足够的资本和人才。由于疫情影响,全球权威机构纷纷预测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会下滑,那么中国制造业的传统出口市场将出现萎缩。此外,全球智能制造的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中国相关人才的数量并不能充分满足国内智能制造产业的需求,这将影响智能制造的长远发展。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要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有许多短板需要补上。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渗透扩散,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组织重构、智能主导正在构建制造新体系,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全球制造业正迈向体系重构、动力变革、范式迁移的新阶段。应该说,战略平台叠加、产业体系完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政策红利释放、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环境优化是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在增加,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的特殊形势下,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现在也是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爬坡过坎最吃劲的时候,尤其是当前“三期一化”:经济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与疫情防控常态化叠加。面临这样复杂严峻的局面,面对纷繁复杂的技术产业趋势和竞争格局,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到人工智能,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4.0到两化深度融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穿越概念雾霾;思考如何厘清转型本质,本质是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思考如何洞察技术变局,以OT与IT融合、云架构升级、微服务落地,如何粉碎僵化开发模式和陈规桎梏,重建技术支撑体系;思考如何升级思维体系,以大视野、大科学、大融合维度视角,审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理,打通穿透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产业、经济、商业、政策的语境与逻辑。我想今天的峰会就是一个生动实践。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微观经济运行中间的重要平台和纽带桥梁,作为首批入选“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的行业社会组织,中国信息协会希望借助峰会这个平台,以开放姿态吸纳社会各方参与,与众多行业专家通过深入交流、深度对话、深刻思考,打造平台、构建生态、赋能企业、服务建设,当好行业发展的服务员,企业升级的护航员,资源整合的联络员。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开放与合作,要着重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多方协作生态体系,着力解决好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扎实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一是深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加强制造业国际交流与产能合作,共享全球技术创新红利。三是构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生态。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线下制造业充分融合,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发展。四是积极探索开放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共同打造一个共建、共生、共享、共赢的生态体系,发挥好各领域、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健全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80年代国际社会提出智能制造的概念,伴随着新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智能制造的内涵和外延在过往的40年一直在不断演变。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发展,正在全方位重构制造效率、成本、质量管控新体系,全方位重塑制造业的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谁来生产在变,生产什么在变,使用工具在变,如何生产在变,在哪生产在变。不重构,无未来。

本文不代表 国际新闻网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newsw.cn/china-news/2020/08/13/archives/8892

(0)
东营采编中心的头像东营采编中心i媒体
上一篇 2020-08-13
下一篇 2020-08-15

相关推荐